坚持创新驱动,做强做大园区经济
一是加快园区平台建设。狠抓恩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钢贸市场、天然气站等生产性配套以及繁星小镇、学校等生活配套,提升园区承载力。扎实推进大槐、东成、圣堂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省内一流投资洼地。进一步加强园区管理,完善集约节约高效用地机制,依法清理闲置土地。加快推进“并联审批”和“邑门式”行政服务,大力开展“安商暖企”行动,提升服务水平。
二是加快优势产业培育。围绕打造省先进机械制造产业集聚基地的目标,大力推进现有机械制造项目建设,加快智能加工中心的落地,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产业招商,着力开展大项目招商,引进一批经济效益好、辐射能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的优质企业,做粗做长产业链,推动电子信息与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挥广东道氏的龙头作用,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坚持长短结合,配套引进一些经济效益高的食品加工及品牌饮料企业。
三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抓住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动力转换这个关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省质量监督电声产品检验站的优化升级和麦克风众创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电声器材产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培育平台,积极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本土优势企业,统筹推进麦克风行业加工中心、展示中心和研发中心建设,做强做大“中国麦克风行业产业基地”。改造提升纺织产业,完善产业链,培育品牌企业。继续抓好沙湖和横陂陶瓷集聚区环保整治提质工作,推动建材行业转型升级。
四是加快科技创新工作。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抓好工业城和现代农业“小微双创”基地建设。发挥广东道氏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蓝海科技航天育种院士工作站的作用,深化与五邑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争取一批“国字号”、“省字号”科研机构或试验基地落户恩平。引导企业通过工业技改实现增资扩产,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人才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柔性引才引智力度,打造人才创新平台,培养一支高层次人才队伍。
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建设创新型园区,夯实兴业基础。
关键词二:融合
坚持人产城文融合,打造城市经济发展新格局
要把人、产、城、文融合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导战略,以人为核心,产业融城、配套强城、人口聚城、文化优城,吸引外来人口和农村人口向城区集聚,力促中心城区与园区“双轮驱动”、经济与城市融合发展、市民与文化共同提升。
一是构筑外联内通的交通网络。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产城融合的关键来谋划、研究、推进。以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及深中通道开工建设为契机,谋划建设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推进台开恩交通一体化,积极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重点配合做好高恩、中开高速以及高铁站场的建设工作,尽快配合开展开恩快速路、开春高速、恩珠高速和沈海高速开阳段改扩建的有关工作,加快镇海湾航道疏浚和恩平港升级改造,推动通用航空机场申报建设,加快大槐绿洲服务区建设。市内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抓好高铁客运站场快速路、恩平大道、恩平新客运站等规划建设,推动县乡道互联互通,完善城乡一体化路网。
二是增强城市功能。坚持规划先行,围绕“一河四山”编制中心城区总体规划、高铁新城片区规划及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专项规划,将东成、圣堂纳入城区规划,高标准建设东成高铁新城,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大槐高铁货运站为中心大力发展物流仓储,打造承接珠三角辐射大粤西的现代物流基地。加快中心城区东扩南拓步伐,推动旧街老巷改造,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推动城市公交系统建设,启动文化区规划建设。依托“互联网+”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逐步提升城市产业、生态、商业、文化等功能。
三是提升城市形象。结合“三旧”改造,引进一批品牌连锁店、城市综合体等高端项目,适度发展房地产,加快御景湾等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加大城区生态景观升级改造力度,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有序推进城市公园建设,兴建一批街区公园和绿地,打造山水交融、具有岭南文化底蕴的岭南生态小城,为产城融合提供良好的人居生活环境。
关键词三:生态
坚持生态优先,构建绿色发展体系
良好的生态是恩平最宝贵的财富和最核心的竞争力。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把生态和旅游结合,把保护和发展统一,注重全景式打造、全产业融合、全生态保护、全社会参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绿色生态名城。
一是深入推进全域旅游。整合全市的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等资源,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以“一城六泉”为依托,深入挖掘温泉的医疗价值,积极引导温泉景区升级,探索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产业,打造着名温泉养生旅游目的地。加大旅游产业招商力度,着力引进着名国际品牌,打造旅游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恒大泉都、泉林黄金小镇等项目建设,配套发展农家乐和农业观光旅游,打造休闲乡村游精品路线。积极融入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抓好镇海湾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建设,打造健康养生基地。深入挖掘冯如航空文化及侨乡文化内涵,加快“恩州学泉”策划建设,推进旅游文化融合。加强旅游产业规划,加快完善旅游配套,推进台开恩旅游合作,努力创建“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实施现代农业绿色化发展战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综生产能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加强农业龙头企业招商,探索土地流转模式和家庭农场运作模式,突出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以良西镇绿野仙踪项目实施为抓手,积极引进国家级或省级农科机构,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加快完善农村淘宝平台,建立农产品流通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三是推动宜居城乡建设。加大城乡建设改造力度,建设“蓝天+碧水+青山绿地”的立体人居生态体系,打造“到处都是风景”的全域旅游景象。认真抓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沿锦江河两岸加大景观绿化力度,大力推进绿道和潮人径建设,打造人水和谐的“百里锦江”。以建设特色小镇为契机,强化镇村规划建设管理,着力把那吉、大田、良西、牛江等生态旅游镇打造成绿色生态发展带,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力度,创建一批宜居镇村、名村示范村。
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保护优先理念,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加强对三大自然保护区和四大森林公园的保护,严格控制采矿和山体河道的开发利用,重点实施潭江(恩平段)治理工程,推进饮用水源生态公益林调整工作。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新上项目环评,抓好禽畜养殖禁养区污染治理工作。倡导绿色、低碳生产消费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四:改革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要以简政为着力点,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各项工作,通过创新激发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公布《恩平市“1+3”清单动态调整管理办法》,出台第二批负面清单。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继续完善推广大部门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九证合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着力推进“两无两藏”,为老百姓和民营企业打造一个休养生息、厚积薄发的环境。
二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中央和省“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抓好“六新六去”清单的落实,力争到2018年底取得阶段性进展,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升,新动能、新经济持续壮大,形成多层次、高质量的供给体系,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新的供需平衡。
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形成各种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激励性财政政策,推进现代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打造多元化投融资主体。创新政府融资方式,规范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和监管制度。抓好农村普惠金融“村村通”工程建设,推广“政银保”企农合作贷款新模式。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土地有序流转,探索“政经分离”新模式。有序推进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文化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等,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关键词五:民生
坚持民生为本,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
要坚持以民为贵、以民为重、以民为先、以民为本,落实各项惠民措施,不断增强民生保障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市民。
一是大力推动文明创建工作。以创建省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加强冯如文化品牌建设,加强对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报升级工作,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整合资源推进江门五邑联合文化馆建设,完善市、镇(街)、村(居)三级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二是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来抓,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确保全市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到2018年实现基本脱贫,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的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逐年得到提高,实现全市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整合扶贫资源,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帮扶,鼓励社会组织以多种方式参与扶贫。
三是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始终把民生需求作为根本导向,坚持每年实施十件民生实事。把稳定促进就业、再就业和帮扶创业作为首要民生工程,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抓好城市住房保障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积极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厂建设。继续深化“大民政”工作,总结推广“邑门式”、“邑家园”等经验和做法,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六:治理
坚持社会治理创新 共建和谐稳定新局面
要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树立司法权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抓好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民主法治镇(街)创建活动,深化法律顾问或律师进村(居)工作,全面提升基层法律服务水平。
二是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契机,规划建设一所示范性高中,优化中小学校布局,解决学位不足问题;引进和培育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打造现代化“四位一体”的职教中心,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卫生强市建设。依法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快发展福利慈善事业,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力发展青少年、妇女儿童、档案史志和体育事业。抓好党管武装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三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完善市、镇(街)、村(居)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模式,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深入推进“平安恩平”建设,完善立体化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完善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加大重点领域和重点社会矛盾化解力度,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隐患治理,强化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委定期听取人大、政协党组汇报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强化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做好民宗、对台和侨务工作,积极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进一步加强党对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各类社会组织的领导,支持他们把维护各自所代表群体的合法权益作为基本职责,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关键词七:党建
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 不断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
履行新使命,实现新目标,必须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不断增强党建主业意识,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持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深入学习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努力实现以讲促学,学用相长。
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将基层党建考核纳入镇级绩效考核,继续深入实施“五强书记建设工程”,推进“六大暖心工程”,做好农村党员“红色信贷”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加大党内关爱力度。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精心做好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选准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领头雁”。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实施“一村一助理”和大学生村官素质提升工程,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落实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和“两代表一委员”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基层党建活动扎根基层、扎根群众。
三是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树立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导向,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纪实制度,按照好干部“20字标准”,真正把一批有激情、有能力、敢担当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畅通干部能上能下渠道,促进“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注重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干部挂职锻炼。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落实“三书”预警告诫办法,推动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常态化。
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牢固树立“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的理念,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建立和推行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制度,持续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完善“一案双查”机制,严肃查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缺失行为,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加大查处农村基层违纪违法问题和问责力度,及时纠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重构政商关系新生态,建立“君子之交”、“相敬如宾”的政商关系,落实“三个区分”,旗帜鲜明地为干事创业者撑腰打气,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纠治“四风”,严肃整治“为官不为”,大力治理懒政怠政,着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生态。